预计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将适度增长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4/15 16:41:00 |
对美、德、日进口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增幅明显回升,欧、美、日仍维持我国进口医疗器械的主要供应国地位。其中,美国、德国、日本是我国医疗器械的三大进口来源国,相关进口额占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近七成。 美国在医疗器械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03年~2007年的5年间,美国一直为我国医疗器械进口的最大供应国,其中医疗电子产品是美国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彩超机、X线设备、心脏起搏器等产品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 从增长潜力来看,德国是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供应国中增长最快的国家,2003年~2007年年均增长达217.62%,其中X线设备、核磁共振设备、内窥镜等是德国的优势产品。 数字产品进口增幅明显 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是我国医疗器械进口的重点和大宗产品,2007年进口额达35.68亿美元,占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比重83.32%,其中以彩超机、CT机、X线机、核磁共振设备(MRI)等数字医疗设备为主导,进口平均价格有所上涨。如2007年MRI进口平均价格约为130万美元/台,与2006年相比,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这表明高端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进口产品趋于顶级化。 高值植入产品量价齐升 心脏介入类、人工关节类等高值植入耗材属于高技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品,在这一产品领域,市场准入门槛非常高,核心技术被少数跨国企业所垄断,如美敦力、圣尤达、强生和Guidant等几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份额。我国对高值植入产品年需求量逐年增长,且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 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人工关节的进口额超过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16%。北京威联骨科、捷迈(上海)、普鲁斯外科植入物公司、强生公司四家企业的进口额占据人工关节进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03年~2007年的5年间,心脏起搏器年进口平均增长率为16.52%,2007年国内经营进口心脏起搏器的企业共有15家,其中美敦力、圣犹达和陕西秦明公司占单项进口总额的九成以上,进口平均价约为1000美元。 跨国巨头保持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使得大部分产品在高端市场始终处于垄断地位,如数字影像诊断设备、MRI、高档放射治疗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的国际市场几乎由GE、西门子、飞利浦和柯达这几大巨头瓜分。在高值植入产品方面,美敦力、强生占据了进口产品主要市场,2007年医疗设备进口前十位的数据反映了这一特点。 京、沪、粤为主要进口省市 在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医院对高端医疗设备的需求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主要省市分布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上海市、北京市和广东省医疗器械进口额比重达到了67.36%。 高精尖医疗设备仍依赖于进口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使得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需求随着居民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大众对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期望提高而持续高增长。近年来,中央财政也加大了对卫生支出的投入。2007年,全国财政为医疗卫生支付1974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98倍。2006年8月,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216.84亿元,其中设备投资67.71亿元,进一步激发了对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虽然在中低端市场,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生产转移使得国内生产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在高端市场,如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影像、病人监护等几类最尖端的科技产品,我国的研制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对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还得依赖于进口。 今年进口将适度增长 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将保持平稳增长。高端医疗设备进入更新换代期,目前我国70%左右的高端医疗设备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从高端产品的全球研发和产业分布来看,目前还主要分布在欧美,尤其是心血管介入、整形外科材料等高技术产品,国内的生产尚处起步阶段,跨国巨头牢牢把握技术领先优势,高端产品的进口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外贸出口迅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鼓励进口高科技产品是近年外贸政策中优化贸易产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导向。尤其是在去年底我国与美国签署“中美药品、医疗器械合作协议”的背景下,今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在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同时,出台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利用我国的市场吸引高端产品生产外包转移到我国、鼓励外商投资更高端的医疗设备领域,从而引导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升级,要比单纯鼓励医疗器械进口更有利于国内产业的发展。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