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冠军不好当 或成他国对华抵制注脚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3/6 9:36:00 |
现在,“世界出口冠军”的新称号又在迫不及待地与中国相联。这或许是我们有史以来最难当的世界冠军。 用国际分工致富的桂冠将首次真正易主——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头上。这个现象是划时代的命题:它究竟预示着全球经济秩序新变革的开端,还是会巩固后工业化发达国家“无冕之王”的地位?中国是否因此背上处理贸易关系的更重包袱? 如今贸易顺差问题在大国间充满博弈内涵。自中国商品出口额进入全球前列,平均每周都有新的贸易摩擦引发进口国调查,更不用说去年集中爆发的质量风波。未来成为出口冠军的中国,其称号可能会出现在进口国的贸易报告和立法议案中,成为对华抵制措施的注脚。 为改善外贸环境,中国从去年开始调控进出口政策,但美欧仍指责中国顺差不公平,反复聚焦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问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欧以对华逆差作为堂皇理由进逼,以图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速度,为输出资本在中国套利而日夜盘算。 调控下仍见增长的出口额说明,中国拥有新兴国家中最完备的“世界工厂”体系。但这个体系也让出口核心价值留给外资的“无冕之王”。一方面,中国廉价及污染消耗型产品出口比例在下降,技术型和高附加值产品强势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国出口近六成来自外资企业,而高技术出口则有八成五来自外资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中国仍未摆脱“比较优势陷阱”。 德国连续五年保持出口冠军的骄傲,意义不仅在于为国内解决了多少就业问题,而且在于有多少德国创造的品牌和技术价值对外输出。更重要的是,就像大众汽车公司在全球生产平台配备发动机一样,美欧产品出口中总有相当部分属于其跨国公司的内部物流。 西方所谓“伦理消费者”问:为什么要从“出口和碳排放两个世界第一”的国家买东西?其实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自毁家园贴补外国消费。但中国出口“质”的提升绝非朝夕之功,以产品互补性为根基的世界贸易生态转变需要时间。短期内,当出口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开始趋同时,中国还要为国内就业空间的转移和国外更多的贸易摩擦做好两手准备。 “世界出口冠军”称号的得失,不是中国刻意追求的目标。它既不能作为大国财富的标尺,也不能绑定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角色。相反,假如中国内需规模成了“世界冠军”,人民舒适地消费外贸逆差,那才是好日子的开始。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