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出口:大企业缩手缩脚 小企业冲锋陷阵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2/29 14:28:00


    “今天参会的企业都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或正在思考、准备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他们大都是中小新型企业。”中国医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路径研讨会主办方告诉记者。

    中国医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路径研讨会26日在京召开。

    尽管面对国内制剂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界内都认为我国医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刻不容缓。但记者却发现,与会的40多家企业中几乎全是一些生物类和生产化学制剂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屈指可数。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国际部经理高宇航说,公司对出口业务涉及比较少。一家大型制药企业的副总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很满足于现在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风险比较大,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与大药企束手束脚不同的是,不少中小企业早闯荡在国际市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广东一家规模不大的化学制剂企业已成功地打进了德国市场。2007年,该公司制剂出口成交额达到400万欧元,占到全部销售额的20%以上。

    与会者达成这样的共识——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外市场空间很大,勇敢走出去是国内药企的最好选择。“占全球医药市场80%以上的欧美日市场中,很少见到中国造医药制剂的足迹。”于明德说。

    “国内医药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天生的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我们的邻居印度就是榜样。”北京一家中小企业战略发展部的李先生说。

    麦肯锡中国公司副董事长张宏表示,不管在决策上,还是在生产和市场上,中小企业都比大企业灵活,能迅速捕捉商机。而大企业从决策到市场研发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医药的国内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而大家在这个市场里挣的鱼死网破则有点得不偿失.走进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

    大药企有自己的顾虑。“我们已做了七年的国际市场,出口额国内能排在第4位左右。不过,市场主要是非洲和东南亚等低端市场,始终没有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走出去要求太高了。”华北的一家制药企业副总告诉记者。

    国内很多药企都恐于欧美的高门槛准入条件。张宏认为,其实中国药企与世界医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差距并不大,很多都能比较容易地获得认证。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企业很难在以后的长期合作中保持稳定的高质量生产。

    麦肯锡中国公司的相关数据显示,国际医药市场中,客户选择外包伙伴时,最看重的是生产质量、保密性,而国内药企独特的生产成本优势仅排在第六位。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印度龙灯瑞迪制药公司,去年接受国外医药企业的外包业务达到60亿美元,每年正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公司负责人纳拉衍透露了他们的成功秘诀是,以稳定的产品质量与美国经销商建立起长久合作关系,产品已遍布了40多个国家。“注重质量、不寻求短期利益、有一支敢于迎接国际化进程的团队。”纳拉衍说。

关闭】 【 】 【打印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相关参展日志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精品展会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本网动态
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