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敷料无优势 普通耗材有实力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2/28 10:02:00 |
分析2007年我国医用耗材类商品进出口形势可看到一个严峻的事实: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普通耗材为主,而高值耗材的需求一直依赖进口,且有大幅上升之势。未来的发展需要企业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 近两年,受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以及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调、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我国医用敷料的价格竞争优势难以维系,2007年,医用敷料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增长仅为7.78%,与2006年同期22.31%的增速相比,下降了14.53%,出口总额为24.05亿美元。 2007年,我国医用耗材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增速回升,出口增速放缓。但由于医用敷料和普通一次性耗材出口基数较大,因此,进出口仍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医用耗材进出口总值为45.0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36%,其中出口额为38.33亿美元,增长了14.82%;进口额为6.72亿美元,增长了14.48%,贸易顺差为31.61亿美元。 医用敷料出口增势减缓 在2007年医用敷料出口结构中,我国的长三角地区仍保持主产区的出口优势,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出口额分别为5.52亿、4.67亿和3.54亿美元,三地出口总额占比达到了57.08%。 据统计,目前,我国经营医用敷料出口业务的企业有13600多家,年度出口金额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8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特点比较明显。值得关注的是,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8家为生产型企业,2006年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有6家为生产型企业,说明贸易型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步弱化。 一次性耗材集中度下降 我国普通医用一次性耗材仍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2007年,一次性耗材出口额达14.2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45%。相比医用敷料而言,医用耗材多为高风险器材,企业进入有一定门槛,因此,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及我国产品在质量、价格优势突出的情况下,我国仍是欧美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使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效应未能释放。 出口大宗商品以普通低值耗材为主,导管、插管类商品出口额为4.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09%,平均价为0.065美元/个;注射器出口额为1.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64%,与去年同期47.33%的增幅相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平均价格为0.028美元/个;硫化橡胶制手套出口额为3.2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44%。一次性耗材出口区域特征明显,山东、江苏、浙江、上海4个省市的出口总额为9.02亿美元,所占比重达到了63.26%。 目前,全国经营一次性耗材出口业务的企业为4500多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00多家,年度出口金额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5家,这25家企业的出口额占了一次性耗材出口总额的39.70%,与去年22家企业所占出口总额的40.11%相比,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 传统出口市场稳定 在出口方面,美国、日本、德国仍是我国医用敷料的主要市场,三大市场所占比重达到了53.89%。其中,对美国出口为8.85亿美元,同比增长4.75%;对日本出口为2.76亿美元,同比小幅下跌0.04%;对德国出口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1%。对东欧地区几个国家——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的出口大幅增长。 我国医用耗材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德国和荷兰,对这五大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2.61亿、1.78亿、0.69亿、0.61亿和0.42亿美元,对保加利亚、安哥拉、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明显,对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的出口有所下降。 高值产品进口增加 2007年医用耗材进口5.7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81%,与去年8.6%的增幅相比,上涨了8.21个百分点。其中,医用敷料进口额为1.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05%,耗材类进口额为4.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73%。美国、日本和德国是我国医用耗材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各国进口额呈平稳增长之势。 心脏介入类、人工关节类等高值医用耗材属于高技术、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兼备产品,在这一领域,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外企业所垄断,美敦力、圣尤达、强生和Guidant等几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我国对高值耗材的需求也一直依赖进口,据海关统计,2003~2007年,人工关节的进口额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率为25.16%,2007年,北京威联骨科、捷迈(上海)、普鲁斯外科植入物公司、强生等几家公司占据了人造关节进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03~2007年5年间,心脏起搏器进口额平均增长率为16.52%,2007年,全国经营进口心脏起搏器的企业共有15家,美敦力、圣犹达和陕西秦明占据了进口总额的9成以上,进口平均价约为1000美元。 我国医用耗材进出口形势展望 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持续增长的利好环境下,短期内我国医疗器材仍能以成本优势继续扩大出口总量,但增幅将有所回落,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在15%上下波动。 ——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调等因素,整体上对我国医用耗材的出口影响并不突出,但是,作为纺织品延伸产品之一的医用敷料类“两高一低”商品而言,列入出口退税下调目录将是政策调整的方向。 ——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将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外偶发的质量事故引发了国外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医药产品也受到影响,一些产品出口欧洲受到阻挠。而政府旨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努力将会体现在退税率的进一步下调、人民币升值等方面,这些将会对我国医用耗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带来影响。此外,受到未来国际原材料价格变动、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将抑制加工贸易的出口,对加工贸易出口中几乎占到一半比重的医用耗材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 ——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将促使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 ——韩国、印度等国际竞争对手带来的外部压力和挑战也不容忽视,提醒我们的企业不能仅把眼光局限于国内同行。 ——高值医用耗材进口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值介入耗材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之势,进口将继续增长。但随着政府对高值耗材上市审评、价格、采购和使用各环节管理政策的完善,将促使跨国企业改变投资和市场策略,消费者受益。 总之,我国医用耗材进出口保持良好增长,但是出口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出口产品主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普通耗材为主,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企业自有品牌出口份额低,大部分为贴牌出口,这些问题导致价格成为我国产品唯一的比较优势,只要国际市场和出口政策环境有轻微波动,都会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带来冲击,企业间更容易形成以价格战为主导的恶性竞争局面,对行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未来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产品质量标准的提高、改善加工工艺等途径提高产品的档次,跳出低等级产品同质竞争的局限。同时,医用耗材企业间要建立有序的竞争和合理的分工合作,形成单个品种规模化发展,这不但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发展医用耗材产业出口基地,成为单项产品龙头企业,利于企业间差异化竞争,提高对外议价能力。此外,在实现规模化同时,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加强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是行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