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西药进出口总额达243.59亿美元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2/20 10:46:00 |
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顺差额达56.27亿美元,但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4.06个百分点,而2006年同期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7.48个百分点 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化学原料药的需求逐年增加,2007年,世界化学原料药的生产转移效应越来越明显。而不断发展的国内医药市场,也拉动了医药商品进口高速的增长。国内西药类商品产量虽然增长很快,但由于中低端产品占有较大比例,尚难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快速增长的需求。此外,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也调动了企业扩大进口的积极性。 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包括化学原料药、西成药、生化药,下同)进出口总额达243.59亿美元,比2006年的187.77亿美元增长了29.73%,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出口额为149.9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19%;进口额为93.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25%。进出口增幅比2006年提高了8.5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比2006年提高了4.07个百分点,进口增幅比2006年大幅提高了15.61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西成药进出口额为3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4%,增幅最大;生化药进出口额为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09%;化学原料药仍然保持霸主地位,进出口额为19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6.94%。 出口:西成药成新亮点 我国西药原料药部分品种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在青霉素、维生素、扑热息痛、地塞米松、糖精钠、柠檬酸等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竞争力较强,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我国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一举将化学原料药出口金额再创新高。 西成药属于高附加值、深加工、知识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可生产的西成药有4000多个品种,一些新型制剂技术如控释、缓释技术等在西成药生产中已广泛应用,国外大型医药公司在国内投资建造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项目,也提高了我国西成药的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2007年,我国西成药出口同比高速增长了55.64%,成为西药类商品出口新的增长点。分析2007年医药商品的出口态势,主要有如下特点: ——创单月出口额历史最高纪录 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月均出口额为12.49亿美元,出口额单月最高记录在12月份,达到创纪录的14.84亿美元,比2006年12月份的10.94亿美元增长了35.68%。总体上看,月度出口额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6月份和12月份,其主要原因:一是从2007年7月1日起大幅调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在6月份出现了突击出口的现象;二是企业间广泛流传从2008年1月1日起将再次调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再加之年底惯性出口的作用,在12月份创造了西药类商品有海关统计以来的单月出口最高纪录。 ——一般贸易方式成主流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85.94%,同比增长了28.29%,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9.83%,同比增长了14.97%;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出口占2.63%,同比增长了46.63%;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方式出口占1.08%,同比增长了294.09%;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占0.23%,同比增长了106.01%。 ——国有药企仍是中坚 2007年,全国共有8735家企业经营304种西药类商品,主要出口到185个国家和地区,比2006年增加了570家企业。按出口额大小排序,前100名企业(约占经营企业家数的1.15%)占了西药类商品出口额比重的33.58%,集中度较高。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化宁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中化江苏公司、河南新乡华星药厂位列企业出口额前5位,国有企业继续扮演拉动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 ——江浙沪三地出口集中度高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和河北省位列省市出口西药类商品前5强,占同期西药类商品出口总额的66%,5强所占比重依次为19.98%、18.65%、11.52%、9.25%和6.60%,有力地拉动了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 市场:三大国家占了33.71% 2007年,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我国商品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65.17亿美元、44.07亿美元和22.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86%、25.25%和21.49%,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另外,2007年我国开拓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出口额分别达到10.945亿美元、5.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9.87%、26.58%和25.55%。 从数据中分析, 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的三大贸易伙伴依次是美国、印度和日本,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为21.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27%;主要出口商品是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等。对印度出口额为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6.93%;主要出口商品是青霉素工业盐、其他抗菌素、6-APA等。对日本出口额为1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3%;主要出口商品是含其他未列名成分混合药品、维生素C、柠檬酸等。 三大贸易伙伴所占比重达33.71%,除对日本贸易基本平衡外,对美国顺差额为8.27亿美元,对印度顺差额为12.7亿美元。 进口:外资药企为主力军 2007年,我国共有6912家企业从8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281种西药类商品,比2006年减少了111家。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位列企业进口额前5名,所占比重达10.29%。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在省市进口额排名中位列前5位,所占比重高达77.12%。 ——美、日、德是主要进口国 2007年,从欧洲、亚洲、北美洲进口西药类商品金额分别为41.67亿美元、37.10亿美元和13.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5.14%、27.09%和38.28%,所占比重依次是44.49%、39.61%和14.03%。2007年,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的三大贸易伙伴依次是:美国(占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38.96%)、日本(占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和德国(占8.81亿美元,同比增长54.17%),三大贸易伙伴所占比重达35.69%。 ——西成药和生化药进口增速加快 2007年,我国对西成药的进口额为28.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82%,其中含有胰岛素的药品、含有其他抗菌素的药品、含皮质甾体类激素的药品等进口比重较大;生化药进口额为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98%,抗血清、其他血分及修饰免疫制品等进口比重较大。化学原料药进口额为59.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61%,其中:蛋氨酸、其他磺(酰)胺、其他先锋霉素及其衍生物等进口比重较大。 出口结构分析 化学原料药为出口支柱 2007年,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135.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09%,占西药类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90.46%。其中: (1)维生素C(含衍生物)出口额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46.58%,出口数量为7.18万吨,同比增长2.86%。出口平均单价为4.75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42.49%。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 (2)青霉素工业盐(含衍生物)出口额为3.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4.38%,出口数量为1.51万吨,同比下降了6.77%。出口平均单价为24.02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87.04%。主要出口市场是印度,所占比重高达75.71%。 (3)维生素E出口额为1.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88%,出口数量为2.92万吨,同比增长了2.75%,出口平均单价为5.63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1.09%。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日本。 (4)扑热息痛出口额为1.3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43%,出口数量为4.64万吨,同比增长了0.70%,出口平均单价为2.9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13%。主要出口市场是印度、印尼、爱尔兰和尼日利亚。 (5)糖精及其盐出口额为8073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7.93%,出口数量为1.61万吨,同比微降了0.05%,出口平均单价为5.0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58.01%。主要出口市场是巴西、德国、韩国、西班牙和日本。 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高速增长 (1)2007年西成药出口额为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64%。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尼日利亚和菲律宾,所占比重达35.24%。出口增幅最快的商品有:含奎宁的药品为54.94万美元,同比增长1440.06%;含磺胺类的药品为2130万美元,同比增长884.55%。 (2)2007年生化药出口额为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6%。其中:肝素及其盐出口额为1.3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2.29%,出口平均单价为1539.53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69.25%。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奥地利。 2008年将呈四大特点 2008 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形势既有严峻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严峻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威胁;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将在2008年真实地反映出来,客观上可能都会对我国出口西药类商品有一定的影响。有利的是:2008年我国国内市场仍将比较活跃,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故预测认为,2008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绝对金额将再创历史新高 从整体情况看,我国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2008年的增幅将小于2007年的增幅,估计将在 20%左右,绝对金额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总额将首次超过300亿美元。 贸易顺差将有所减小 我国西药类商品近年来进口持续高速增长,但在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对外贸易仍有较大顺差,主要原因是6月和12月集中突击出口掩盖了进口的持续增幅。2008年,在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增幅减缓、进口增幅增加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将有所减少,估计全年顺差将在40亿美元左右。 西成药是出口新的增长点 全球药品外包生产和外购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将给我国带来重大机遇,国内制药企业积极提升自身研发、生产、管理能力和质量也将为西成药扩大出口提供重要保障,预计西成药在2008年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进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2007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口的增幅为32.25%,预计2008年仍将保持有30%左右的增幅,全年进口额有望达到130亿美元。支撑这一业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仍将有较高的增长率,进口一定数量的必需西药类商品是完全有必要的。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