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取消效力不显 调控后手锁深加工产品出口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7/12/22 13:56:00 |
12月17日,财政部下发通知,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84种涉粮产品的出口退税。 新政被认为是中国政府控制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举措。但业内专家、企业和官员对新政实施的效果并不乐观。相比国内粮食总产量,粮食出口数量较小,且在配额严格控制之下,粮食出口本将大幅缩减。 业内普遍认为,单纯控制原粮和粗加工品出口,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果,调控粮食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效果将更为显著。 据悉,乙醇等粮食下游产品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出台已无悬念,但尚不知这“另一只靴子”何时落地。 新政 12月18日,国家粮食局人士告诉本报:“之前一直有传闻说可能会取消出口退税,但没想到这么突然。” 此次调整囊括小麦、玉米、稻谷等几大粮食品种。财政部负责人解释称,此举是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粮食出口,控制国内粮价继续上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说:“取消粮食出口退税主要通过减少差价空间来控制出口数量。”比如玉米出口东南亚的到岸价和离岸价差价为20%,因为13%出口税率的取消,差价就降低为7%。出口商将结合企业实际考虑出口是否有利可图。 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步入上涨通道。这一趋势在今年愈演愈烈,并因为CPI屡攀新高而格外引人注目。官方一直强调这次“结构性通胀”的罪魁便是粮价,以11月份数据为例,当月CPI涨幅高达6.9%,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5.94个百分点。 国内粮价上涨的同时,国际粮价更快速上涨。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严重下降,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力推广玉米乙醇产业消耗大量粮源。 进入12月,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的小麦屡次冲破10美元/蒲式耳大关,相当于超过2700元/吨,同期郑州交易所强麦品种尚在2000元/吨左右,出口更为有利可图。 来自海关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四大主粮(小麦、玉米、稻谷、大麦)出口785.7万吨,同比增长87.9%;进口120.6万吨,同比下降58.3%;净出口665.1万吨,同比增长4.2倍。其中,出口最多的是玉米,前三季度共出口453.3万吨,同比增长97.6%。增长最快的则是小麦,前三季度出口211.5万吨,同比增长1.44倍,净出口增长4.4倍。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鼓励出口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而多位粮食经济专家也表示,新政会明显降低企业的盈利,从而影响其出口量。 效力不显 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该政策“我们毫不知情,跟我们没关系。”按照政府职能划分,国家粮食局是专职粮油市场调控部门,但该局并没有参与该项政策的制定。粮食局一位人士说,该局也是从新闻上得知该政策出台。 该人士质疑,中国粮食进出口数量占粮食总量的比例极小,影响微乎其微。单纯控制粮食出口数量对于国内市场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按照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提供的数字,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突破一万亿斤,而今年前三季度净出口总量仅为133亿斤,全年出口数量比不超过2%。 中国粮食进出口仍实行专营制度,目前仅有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粮)和吉林粮食集团(吉粮)有进出口资格。其中,中粮主要专注于进口和加工,而出口业务主要由吉粮承担。 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一直通过发放配额对粮食进出口进行总量控制。据悉,自从去年年底粮食价格上涨以来,国家就开始收紧粮食出口。从今年2月以来,中粮和吉粮都没有获得新的配额。 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告诉本报:“我们今年出口的粮食,用的是去年剩下的配额。如果不发放新的配额,我们就没法再出口,所以取消退税这项政策对我们影响不大。” 前述国家粮食局人士认为,“这些措施对增加国内粮食供应会有一定作用,但主要是心理作用,给市场一个加大调控力度的心理暗示,稳定大家对于粮食价格上涨的预期。但不会有太大实际效果。” 消息发布当日,国内粮食期货价格出现一定波动,但总体保持平稳。吉林金昌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经理唐民强认为:“震荡是暂时的,上调走强的趋势不能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姜建华和唐民强都认为,真正应关注的是下游产业。 关注下游 唐民强说:“即使控制玉米出口,但如果不控制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效果肯定很小。” 在他看来,出口退税政策也要封闭粮食下游产业的出口闸门。 事实上,深加工是中国粮食重要用途之一。尤其是玉米,其食品和饲料之外的深加工产品多达30多种,如乙醇、赖氨酸、VC、人造纤维等等。而中国以玉米为原料制造的衬衣、西装在国际市场上就深受欢迎。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廷明等多位业内专家和官员向本报表示,玉米深加工产业可能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而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出现在本次调整目录之中。 “在现有政策下,即使全面取消了玉米出口,如果淀粉利润足够高的话,国内企业可以消耗大量玉米来生产淀粉出口,控制了淀粉他们还可以出口酒精,事实上消耗的还是国内的玉米。” 而让专家们担心的是,这些产品的出口已开始呈现增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副所长程国强提供的数字,今年10月蛋白粉出口数量较9月增长32%,比去年同期增长21%。同月,玉米淀粉较9月份增长16.8%,比去年同期增长110%。 唐民强则介绍,去年中国通过下游深加工产品出口消耗的玉米约有100万吨。 程国强告诉本报:“这些产品虽然归于工业品,但是以粮食为原料的,它们的大规模出口仍然会影响国内粮食市场。”因此,他呼吁宏观调控部门关注粮食的下游产业。 姜建华也认为, “调整下游产品,影响会显著。”以酒精为例,如果取消酒精出口退税,出口利润将低于国内销售利润。 事实上,从去年叫停玉米燃料乙醇开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一直关注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动态。因此,多位专家表示,玉米深加工的问题在政府部门的注意之中,如果粮食价格上涨超出容忍的限度,控制下游产品出口的政策就势在必行。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