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斗削弱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7/9/3 13:37:00 |
现状 国家外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贸易壁垒调查处处长李成钢认为,目前有的中国企业在出口时,价格策略往往有一些问题,如定价过低。“中国制造”在很多国家里,等于“低价”的同义语,怎么能不让进口国 同类产品生产商恐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无口实尚且找口实,何况还给人把柄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占据了全球摩托车贸易量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恶性价格竞争,在越南市场上一辆中国摩托车几年前平均卖到700美元,现在只剩下280美元。90型弯梁车最为典型,有的企业甚至把价格降到170美元一辆,连一台发动机都不值。 摩托车只是我国产品海外市场价格恶战的一个缩影。多位企业界、理论界的人士认为,“国外价格战,根源在国内”。由于长期以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目前我国不少出口创汇产业生产能力过剩,这是引发海外市场价格战的根本原因。 重复建设令海外价格战惨烈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然而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企业都兴追风:一家的产品上市,有很好的利润,另外很多的企业就跟着上项目,为了开拓市场就互相压价。 据了解,海外价格大战硝烟四起两三年之内,价格猛跌到原来的一大半,甚至已经低于成本了,企业还互不相让,争着杀价。近年来,“中国制造”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采访中,许多企业家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最怕他乡遇故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表示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窝里斗”的困惑。 国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多位企业界、理论界和外贸界的人士认为,海外价格战虽然发生在外销环节,深层次看则是国内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起的。重庆市外经委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顾华认为,长期以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我国许多行业生产总量供过于求,出现结构性失衡,有些行业的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全球需求总量。 生产集中度低、结构雷同、出口商品同质化严重,是引发价格战的重要因素。以摩托车行业为例,我国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五六百家之多,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左右,但是平均产量不及本田公司的1/200,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小排量和中低档产品市场上相互模仿、残酷竞争。 统计表明,我国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普通车型摩托车,每辆的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形象地比喻:“百般产品无俏货,中国摩托用秤称。” 日本曾是我国肉鸡分割品的“黄金市场”,但是100多家中国企业一轮接一轮挑起价格战,每吨肉鸡由几年前的3000多美元降到今年初的1100多美元。“这个价连成本都不够”,河南省淇县大用集团总经理杜文君苦笑道:“大家都在硬挺,盼着别人先退出。” 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竞争优势,我国的橘子罐头挤占了世界贸易量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出口价格连年下滑。以对美国出口312克罐头为例,价格(FOB价)已由1995年一箱9.5美元下降到现在的不足4美元,而同期美国市场上的零售价基本上没有变化。 低价促销毁中国产品形象 国家外贸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贸易壁垒调查处处长李成钢认为,目前有的中国企业在出口时,价格策略往往有一些问题,如定价过低。“中国制造”在很多国家里,等于“低价”的同义语,怎么能不让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商恐惧?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无口实尚且找口实,何况还给人把柄呢?李成钢处长举例说,法国一家企业与中国温州一家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但温州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仅为法国产品的1/3,两个企业都订单如雪片。温州这家企业如果想多赚钱又不被反倾销,最好的选择就是提价,提到与法国的产品相近的程度。 二是一些中国企业竞相杀价出口。某家企业出口南非,市场很好,产品服务都不错。后来几家企业也进来,竞相以低价争夺市场,现在市场做坏了,产品和服务都远不如从前。低价促销,毁坏了中国产品的形象。中国企业很难联合起来,协调行动开发国际市场。 李成钢认为,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尚待完善,以前的许多重复建设,导致国内市场供大于求,这也是促使企业采取低价出口策略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对在国际市场上树品牌、开发新产品、建立营销服务体系重视不够,片面追求“以价取胜”。相关调查表明,中国出口量很大的橘子罐头、提花布,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出口品牌;制鞋业亦主要依赖大路货和贴牌生产;更让人焦虑的是营销体系这一“瓶颈”问题,几乎在所有行业都越来越突出。近两年一些国际连锁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直接采购,带动了上百亿美元的产品出口,但另一方面这些国际连锁集团利用所控制的全球营销网络,极力压低采购价格,很多国内生产企业面临两难选择。 地方保护产过于求 记者了解到,关于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国家早就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优化产业布局,该关的就关。但这势必影响地方的税收和就业,往往难以落实。我国钨精矿开采能力远大于全球年需求量,已经产过于求。但是钨矿滥采滥挖现象长时间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逐渐放开,拥有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已超过5万家,其中有国企,也有民营企业,有生产企业,也有经销企业。这有助于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但旧的体系打破了,新的体系却还没有规范。特别是许多生产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以后,首先用价格战把外贸企业逼出市场,然后生产企业之间再进行一场“生死存亡”战,最后两败俱伤。 体系不健全陷入无序竞争 专家指出,海外价格战表面上出口低价竞销表现为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深层次看则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引起的。目前许多出口企业都希望加强行业自律互律,规范经营行为,呼吁停止“海外价格战”。但目前国内市场体系不健全,尤其是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滞后,相应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其作用效能发挥不全面。而且合理保护、动态培育出口市场的机制尚未形成,无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海外市场环境,有效规范和引导企业有序竞争。 专家指出,解决海外价格战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尽快建立拥有一定资源配置权力的行业协会。在日本,行业协会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动用各种资源对违规企业进行惩罚。以摩托车产业为例,日本企业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产业联盟、行业协会。这些联盟、协会组织可以直接跟银行等方面联系,通过各种手段惩罚挑起恶性竞争的企业。 应控制总量与结构调整 专家们认为,决定出口能力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不注重研发,缺乏核心技术,热衷于模仿,在低端产品市场挤来挤去,其倚仗的“法宝”只能是价格战。许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应通过控制总量与结构调整来遏制“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价格战。 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杨承训认为,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产品,主管部门应从建立和推行国际标准入手,在重点行业提高企业进入门槛,防止重复建设再度泛滥,达到调控增量的效果。 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在动态调整中提高出口增长质量,在培育市场中加快新产品开发,行业主管部门应引导企业由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价格战,向高水平的质量战、品牌战、技术战和服务战转变。 此外,许多企业认为,遏制海外市场价格战,还应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按世贸组织基本原则,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