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渤海湾水域建海底森林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10/11/20 13:32:00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日前,天津市多部门联合在天津中心渔港码头附近海域陆续投放2000多个人工鱼礁,借以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据了解,此次投放的人工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礁体最轻的也有一两吨,重的达七八吨,礁体体积在1立方米至2立方米之间,每个礁体中间都有多边形孔洞,方便鱼儿钻入孔洞游玩或贝类附着。由于礁体很重,必须借助吊车一个个投放进浅海区。

    据了解,此次投放的人工鱼礁有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预计年底完成投放工作。这是本市今年首次在渤海近海海域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按照规划,10年内本市将在近海水域建设大港礁区、塘沽礁区和汉沽礁区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达13.7平方公里,为海洋生物构建“海底森林”。工程建设规划预计将分三个阶段实施:首期工程从2009年至2010年底,建成5.6平方公里的大港生态公益性礁区;第二期工程从2011年至2013年,建设汉沽区生态公益性礁区;第三期工程为2014年至2018年,建设塘沽生态公益性礁区。三大生态鱼礁群建成后,可以在天津近岸海域营造一批小型的海洋人工生态体系,并利用不同种类和形状的鱼礁功能,为生物资源提供栖息、繁衍空间,保护渤海生物种群。

    据介绍,设置人工鱼礁培育渔业资源是国际公认的改善海洋生态的方法,把废旧渔船或经过特制的水泥构件沉到海底,以营造出小型海洋人工生态系统,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的场所。据水产专家介绍,鱼礁的表面还可以附着藻类和贝类,这些人工鱼礁投放后可以为牡蛎提供很好的生长条件;而牡蛎大量繁殖后又可以形成人工活牡蛎礁,并能吸引其它鱼、虾、蟹、贝等到礁区内栖息,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

    此外,建设人工礁体可以间接起到净化水质、防止赤潮的“生物吸尘器”效果。建设人工鱼礁在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拯救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关闭】 【 】 【打印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相关参展日志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精品展会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本网动态
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