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农产品贸易情况及建议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10/4/2 16:05:00 |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农产品贸易情况及建议 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总体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美国大豆、禽肉、水果,法国葡萄酒、大麦,加拿大油菜籽在我农产品进口中的表现十分抢眼。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环境,在当前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外需回升缓慢以及国际汇率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明智和正确的选择。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农产品贸易情况 (一)人民币汇改以来,农产品贸易保持稳定增长 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农产品贸易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2005-2009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达10.4%。这期间,水果、大米、芸豆、鲜蔬菜、肠衣、茶叶等产品的出口额年均增速皆超过7%;而大豆、植物油、水果、禽肉等进口额年均增速均超过两位数。自2005年以来实施并不断完善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为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创造了稳定的贸易环境,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肯定。 2009年,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2.5%,进口额下降7.3%,行业进出口表现明显好于全国外贸整体情况。人民币汇率在危机中保持了稳定,为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美欧国家在我现行汇率机制下明显受益 近五年来,美国、法国、巴西等农业强国的农产品在我市场保持甚至进一步增强了竞争优势。美国在我农产品进口份额中由 23.5%提高到26.8%;巴西由10.5%提高到16.2%;加拿大由 4%提高到5.1%。我自美国大豆、禽肉、水果进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4.2%、35.7%和16.4%;自法国葡萄酒进口额年均增速为60.3%;自加拿大油菜籽进口额年均增速为 79.8%。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者、经营企业在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环境下明显受益,分享到我经济增长的成果。 2009年,美国作为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的贸易地位依然稳固,在我农产品进口市场的份额比2008年提高2.1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农产品价格大跌,美国农产品出口锐减,对美国农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自美国对进口大豆2181万吨,比上年增长 41.3%;进口禽肉62.3万吨,增长6.6%;进口小麦39.6万吨,增长549倍。这为缓解美国农业困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主要取决于需求因素 2005-2009年,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速为7.6%;进口额年均增速为12.7%,进口年均增速高于出口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由于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我农产品出口仍面临国外高关税;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门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了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食品需求有所下降,这是导致我农产品出口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据分析,低关税、国外农产品补贴、国内农业竞争力相对薄弱、土地资源的缺乏以及纺织、轻工、油脂等行业对优质原料的需求旺盛是农产品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币汇率对我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企业利润微薄,期盼政府部门保持汇率稳定 目前,中国出口企业平价利润率为1.77%,多数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在2~3%徘徊。这主要因为我产品多停留在纯制造和纯出口的环节,附加值只有全产业链附加值的10%左右,通过深加工、品牌、设计等手段增值的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增长和抗风险能力。随着油电水气、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及环保成本的上涨,出口企业已处于微利生存状态。业界普遍期盼政府部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否则大量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二)农产品企业消化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难度更大 近年来,农产品出口综合成本不断提高。然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比工业部门低得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农产品企业消化包括人民币升值在内的成本上涨压力,其难度要远大于工业品企业。 (三)优势出口农产品正面临人民币升值的挑战 从不同商品看,畜产品、谷物、食糖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较低;蔬菜水果、水海产品、油料作物、茶叶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人民币升值则优势尽失。这些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提高深加工程度和品牌附加值,通过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将是维持和巩固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根本出路。 (四)加工农产品受汇率影响大于初级农产品 我农产品出口中,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各占一半。从短期看,初级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受汇率变化影响相对有限。而加工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市场竞争激烈与利润微薄,受汇率变化影响较大。国外经验表明,农产品加工转化后产值能增加2~3倍。从长期看,如果我出口加工农产品进一步进行产品升级,将有利于消化人民币汇率波动甚至小幅升值的压力。 (五)人民币升值将加重国外产品对我农业形成的冲击 人民币升值固然可缓解我进口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品的成本压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皮革、棉花、原木、橡胶、油料等产品的进口成本。但是,这对目前尚居劣势的部分农产品行业将造成更大的冲击;既有的劣势如再遇上汇率的压力,一些行业恐难免颓败、“崩盘”之厄运。 三、关于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的有关建议 (一)积极扩大进口,减缓汇率升值压力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符合我农业及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企业的根本利益。我政府已确定今后将采取六大措施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建议在农产品领域,鼓励企业进口农业低碳技术、秸秆处理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废料处理技术等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 (二)按照“调结构”的要求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率 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消化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难度很大。目前,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已基本到位,而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尚有一定空间。 建议。(略) 此外,随着国外农产品技术壁垒不断增加,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新增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检验检疫及相关成本不断上涨。业界希望政府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对各项已有及新增的出口检验检疫费实行全免的政策。 (三)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行业组织的外贸促进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这非常不利于实现外贸“保增长、调结构和促平衡”的要求。推动行业自主创新,建立完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行业质量安全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这些都需要切实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努力激活行业的内生动力,而不仅仅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来稳定外贸增长。 建议政府将支持行业组织的重点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倾斜。当前,农产品行业组织作用在建立采购、标准、信息、信用、流通、品牌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已做了有益之探索,如能得到政府更大的支持,可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提升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贸易促进政策 中小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难度很大,其融资难、对新兴市场出口投保难、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没有解决。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尤其是通过行业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共同研发、营销、提高产品质量,创建行业品牌,从而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