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揭开我国自贸区时代序幕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10/1/15 9:10:00


    2010年伊始,“自贸区”在我国成为热点话题。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7日,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国家商务部门等主办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在广西南宁开幕,中国和东盟的众多官员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展示各方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心。

    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致辞中说,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性安排,在充分照顾协议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实现双方对经济一体化效益的共享。

    东盟副秘书长孙达姆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将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其一体化进程和水平非常深远和广阔,中国和东盟都将从中获益。

    论坛上不少专家表示,由11国、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组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对亚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也掀开了中国进入自贸区时代的序幕。

    当前我国的自贸区战略雏形初现。曾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新加坡自贸区谈判的商务部国际司二处处长孙元江介绍,目前已有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等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冰岛、挪威、哥斯达黎加、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和中国进行自贸区谈判;同时中国与印度、瑞士、蒙古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与会专家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结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自贸区是区域内国家抱团取暖、抵御风险的重要合作平台。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中国-东盟自贸区系列协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进出两旺,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07年,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甘查娜·蓬帕尼介绍,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从2005年到2007年,泰中贸易额年平均增长23.6%。

    事实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启动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谈判,历时7年的艰辛之路后陷入僵局。然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未因此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都开始把发展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自己国家的战略来规划和实施。

    “当前世界正迎来自贸区建设的潮流,截至2009年9月,各国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自由贸易协定达293个,预计2010年将达到400个。”孙元江说。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加快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将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合作的加速器、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和双边关系提升的新起点。

关闭】 【 】 【打印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相关参展日志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精品展会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本网动态
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