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明启动 七千商品享零关税红利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9/12/31 9:52:00 |
经贸冷暖商人先知。 “公司可以马上扩大出口品种”,吴敬原向本报表示,“零关税后,更多的中国产品能够在东盟市场上体现出价格优势”。 吴是云南西双版纳边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目前年营业额两千万左右。敏锐的吴敬原早瞅准了这一机会,打算抓出“零关税红利”,并为此拟定了扩编公司缅甸、老挝、泰国办事处的计划。 而东盟商人更是早早布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樊瑛博士告诉本报,她负责的班上就有不少东盟商人送来深造的第二代,“他们家的公司已经等了很久。” 但吴敬原表示,中国商人享受零关税还存在很多障碍,自贸协议的很多具体操作细节还待落实。 “带刺”的零关税红利 自贸区建立后,企业要想收获零关税红利还得先费一番周折。他们必须先取得“原产地证书”这把钥匙。但进出口商人围绕这把钥匙展开的博弈,却常常令他们错失零关税。 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是原产地证书的发放机构,检疫局检务处副处长范锦告诉本报,从2006年至今,企业对东盟出口货物办理原产地证书的比例仅从2%上升到5%左右,她觉得这个增幅远远不够。出口商办证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不愿“为他人做嫁衣”,他们每次出口办证需要交40元的签证费,而直接享受零关税优惠的却是境外接收这批货物的进口商。 范锦认为,因为这个原因放弃零关税红利并不明智,进出口商人之间完全可以通过价格浮动等手段来共享税收优惠。但目前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人们普遍对自贸区缺乏认识。范锦12月23日受云南省商务厅东盟贸易处邀请,对100多名外贸商人和基层商务干部进行培训,她发现就连很多商务部门的基层干部,以前也没听说过原产地证书。 吴敬原参加了那次培训,他说中国商人享受零关税还存在更严重的障碍。他的公司从老挝和缅甸进口商品时,就无法获得原产地证书,因为这两个国家目前甚至还没有机构来负责发放原产地证明。 区域经济发动机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开放性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个方面。零关税红利所代表的货物贸易目前最为引人注目。 地理位置决定了云南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桥头堡,也将率先获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2009年云南外贸降幅在25%左右,但对东盟贸易额却不降反增。 针对自贸区的建成,云南省提出打造“西向贸易通道”的计划,打算从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管道、信息、输电、展会网络八个层面系统地联接和深入东盟,为企业发掘商机打下基础。 王青梅由此非常看好自贸区对云南2010年外贸增长的推动作用。她进而表示,他们已经专门针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新商机进行了调研,目前也开始针对进出口企业进行培训,引导企业抓住商机。 此外,王青梅告诉本报,中国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子产品、机械产品上具有明显优势,自贸区建成将为这些行业带来巨大商机。而在服务贸易方面,云南在通信、电力服务、金融服务领域都已经开始试水东盟。比如昆明当地的富滇银行,就正在谋求通过收购参股进入东盟市场。 自由贸易的“新东方” 东盟前秘书长王景荣对自贸区未来的消费潜力有信心,因为“亚洲国家的购买力将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上升”。 不过,王景荣也承认,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樊瑛博士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诞生,的确可以被视为各国拓展区域贸易,应对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一条出路。但这条路并不平坦,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在全球贸易遭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背景中诞生的。受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自贸区成员国的消费需求还非常有限。东盟前秘书长Rodolfo Severino对本报指出,亚洲各国的贫困人口还很多,他们的购买力有限,这也就决定了区域市场的规模与欧盟相去甚远。 樊瑛博士认为,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尚处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但未来它也完全有可能效仿欧盟的发展道路不断“升级”,最终“进化”为一个共同经济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经被一些专家视为是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序幕。东盟前秘书长王景荣承认自贸区对东亚共同体的促进作用,他还向本报指出,东盟甚至希望将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也纳入到这个未来的经济共同体之中。 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亚太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化毕竟还充满变数,樊瑛指出,东盟与众多国家都建立了自贸区,这些自贸区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也充满不确定性。 樊瑛博士就指出:零关税的全面实施,将会导致区域内分工进一步细化,竞争力最强的产品更加容易在整个区域内取得市场,“外包业务”将会繁荣起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那些部分,将其余环节进行外包。 不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毕竟促成了全球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经济体。与富人俱乐部欧盟以及标榜“南北合作”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它有鲜明的个性——这13个亚洲国家大部分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身为全球工厂,也构成了全球最大一块新兴市场集团。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