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天下第一会” 回望糖酒会历史足迹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9/10/10 16:57:00


    2009年秋季全国糖酒会8年回归郑州,是我省人民翘首以待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次展会,而是对郑州打造“会展之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河南郑州地处中原,历来乃商贾云集之地。郑州被称为“商城”,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商业氛围、交通枢纽、中西部接合地带等因素决定的,是全国的消费大省,郑州的会展经济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全国糖酒会走过了80届的峥嵘岁月,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值此第81届全国糖酒会在郑州召开之际,让我们走进它,去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

    有着“天下第一会”美誉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从1955年起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四年的历史。今天的糖酒会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展览会,它越来越受到行业乃至社会的极大关注。因为,它对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糖酒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组织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艺术及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所以,回顾80届糖酒会,不是感叹它的路程多么曲折不平,重要的是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在中国食品行业、中国商业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搭建了一座坚实的商贸桥。

    糖酒会因何而来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务院在《关于商品分级管理办法通知》中曾明确规定:“要在商业体制方面贯彻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全国商品应当分为三类,食糖和烤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被列为第一类,卷烟、八大名酒、奶粉、肉蛋食品为第二类,除此以外的商品为第三类。对于第一类是由国务院集中管理的;第二类由国务院确定商品政策,统一平衡安排;第三类实行随行就市的管理办法。”第三类商品是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商品,由于品种多,生产企业规模小,原材料来源广泛,不宜于实行计划管理,如酒、奶制品、罐头、糖果、糕点等这些则成为商业部门进行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的重要商品。糖酒供应会的基础便由此建立,供应会也开始孕育产生。

    历史见证——

    统筹分配、平衡市场、稳定民生阶段

    (1955—1971)

    计划经济时期的糖酒会担当着“繁荣经济、保障供给”的责任。有限的商品、严格的计划分配模式,有效的主渠道流通,确保了人民生活所需副食品的最低需求。在最初的糖酒会上参与交流的仅仅是酒、奶制品、罐头、糖果、糕点等,目的只是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其开会的方式、内容和组织程序都属于行政调拨的范畴。

    最早的糖酒会——1955年,在北京西苑大旅社(今西苑饭店)由城市服务部组织的全国供应会的召开,成为全国糖酒会首届的开端。1956年和1957年,商业部在北京组织了全国糖业糕点专业会议,还是以供应会的形式进行了小食品的交流。

    糖烟酒系统的形成——1958年,在商业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糖业烟酒专业计划会议上,首次将另两类商品——烟、酒纳入会议议程,从此,糖、烟、酒三大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商品走到了一起,为以后形成完整的糖烟酒系统奠定了基础。

    最早设展的糖酒会——196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三类商品供应会中,首次设立了糖烟酒商品展厅,开创了糖酒会的新思路,成为最早设展的糖酒会。

    首次采取将两个会分段开的形式——196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糖业烟酒公司经理和供应会上,首次采取将两个会分段开的形式,而且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

    文革时期未曾间断——1966年,由于糖烟酒商品的特殊性,为保证城乡人民生活及军需、外事、工矿等特殊行业的最基本需要,供应会仍然没有间断。1968年至1971年,先后在上海、洛阳、韶山、太原等城市召开了全国糖烟酒供应会,安排全国糖酒市场的供应,为保证人民生活需求做最大的努力。

    与时俱进——

    理顺、调整、放开阶段  (1972-1983)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随着地方经济尤其是商办工业的发展,第三类商品日渐丰富、品种增多,各地第三类商品的工业企业自身具有了进行全国范围内交流的要求。因此,理顺产品类别、调整办会模式、放开部分商品价格是当时的首要任务。糖烟酒三类商品交流会在此形势下孕育而生。从此,改变了地区间长期以来比较封闭的经济交往方式。

    第一次真正独立的糖酒会——1972年,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全国糖酒会正式将供应会更名为全国糖业烟酒茶果三类商品交流会,成为糖酒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脱离了由行政工作会套开的历史,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交流会。并从此打破了地区界限和商品交流的封闭形式,为糖酒会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强的十年——1974年至1983年,十年间,全国糖业烟酒三类商品交流会代表人数从1000人增加到7700人,商品交易额也从1.1亿元增加到6.3亿元。这十年期间第三类商品的交流其发展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第一阶段,极大地促进了地方食品工业的发展。中国所经历的深刻变化,都生动地再现于糖酒会这十年的发展历程之中。

    从1955年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糖酒会经过了国家“一五”、“大跃进”、“文革”等非常历史时期,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从未间断过的专业会议,为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往开来——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阶段

    (1984—1990)

    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全国糖烟酒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商品日趋丰富。经过逐步的开放转型和不断地拓展创新,糖酒会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新的充实和变化。糖酒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逐渐得到提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糖酒类交易会。

    春季与秋季——1984年,糖酒会改变了一年一度的历史,决定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春季和秋季举行。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烟从糖酒会的交易范围内分离了出来,糖酒会的名称相应更改为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

    正式确定开放式的组织办会原则——1984年,在河南安阳举办的秋季糖酒会上,正式确定了糖酒会开放式的组织办会原则。从此,打破了行业的封闭和原有交流形式的束缚,适应了商品流通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糖酒会因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市场经济机制建设和完善的需要,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一种先行模式。并成为极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全国性商品交流会。

    第一次糖酒会研讨会——1988年,商业部副食品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了第一次糖酒会研讨会,确定了参会商品的展示由分散向集中过渡的组织办会原则。而首次研讨会的形式也从此延续至今。

    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1990年,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糖酒三类商品交流会推出了引人注目的改革举措:集中布展,集中交易。这是迈向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一步,开创了糖酒会历史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后的十年间,全国糖酒行业发展非常快,酒类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300多万吨增加到1357万吨,使人们彻底告别了票证供应的年代。糖酒会的形式与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三类商品交流的范畴。

    正式更名为“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1990年,是糖酒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页。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糖酒会真正成为了全方位、全开放、多成分、多品种参加的经济交流活动。1990年秋季,糖酒会正式更名为与今天一样的赫赫大名——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从此,糖酒会支持生产、培育市场、引导消费、促进发展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有效方式。同时,糖酒会在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的领导组织下,开始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国际化的轨道。

    完善创新——

    开拓创新、规范化管理阶段

    (1991—2001)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已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而是经济体制、经营体制的转轨变型。是糖酒会面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和规范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则是糖酒会生存之本。面对工业体制改革、商业贸易体制改革、对外交流的增加、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必须建立全新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则成为这个阶段的重点。从营销培训、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形成、从软件到硬件、从申办到承办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的确定,无疑助推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也给糖酒会带来了活力。

    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糖酒会的现状,确立了“订货与展览展示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引导企业通过良好展示来关注企业形象、关注新型营销理念,推动行业进步。开创了会展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组织原则,这是糖酒会发展关键时刻迈出的重要一步。

    管理工作规范化——随着会展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省市都建设了规模宏大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近几年召开的糖酒会都将会址选在了这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些高标准建设的国际会议中心在帮助糖酒会的组织者实现展区的设置和管理、参展商品的分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规范化的管理还体现在:展览场地的集中和统一、会期长短的确定、户外广告的规划与发布、代表的接待与安排、展览现场的指挥与协调、各种入场证件的统一与管理以及和每一位参与者密切相关的各种参会费用标准的确定等等。

    申办工作制度化——由于糖酒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以及给地方经济所能带来的拉动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糖酒会的争办队伍中。为了更好提升糖酒会办会质量,主办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严格、完善的糖酒会申办制度,确保承办城市在展览设施和交易环境上能为广大参会客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展企业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国外的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寻求发展的越来越多,食品行业的企业也不少。这些年,参加糖酒会的国外企业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葡萄牙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亮相,使糖酒会呈现出国际化的倾向。

    走向辉煌——

    功能增强、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2—2008)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加快。糖酒会规模逐步加大,糖酒会与时俱进,及时提高承办标准,出台申办准则,严格办会组织程序。优化组团结构、管理中介组织。建立权威、高端的信息平台,丰富糖酒会内涵。注入新兴经营理念,注重品牌推广,树立行业榜样,加速行业进步。开展标准营销、品质营销、责任营销,引领行业增强新民生标准意识。今天的糖酒会,正在实践着多元化、多功能,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糖酒会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在新的发展时期,糖酒会仍是中国糖酒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平台。

    迄今为止,全国糖酒会已举办了80届,糖酒会伴随着中国糖酒食品走过了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糖酒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体系,并且以显著的业绩、强大的影响力,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

    2009年,糖酒会将以80届为契机,继续朝着市场化、法制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继续全面贯彻“服务厂商、面向市场”的办会宗旨,坚持改革和创新,加速推进中国糖酒食品行业国际化大流通的形成。

    全国糖酒会资料链接

    糖酒会历经了五个重要历史阶段

    1955年至1971年    糖酒会创立和国家政策指导阶段,是统筹分配、平衡市场的重要阶段

    1972年至1983年    糖酒会理顺、调整、放开阶段

    1984年至1990年    糖酒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阶段

    1991年至2001年    糖酒会开拓创新、规范管理阶段

    2002年至2008年    糖酒会功能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阶段

    领略糖酒会历史之最

    ■最早举办糖酒会的城市:北京,1955年。

    ■最早设展的糖酒会:上海,1964年。

    ■最早采取开放式办会的糖酒会:安阳,1984年秋。

    ■最早的糖酒会研讨会:郑州,1988年。

    ■最早实行集中布展的糖酒会:石家庄,1990年春。

    ■最早采用“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名称的糖酒会:郑州,1990年秋。

    ■最先突破百亿元成交额的糖酒会:成都 ,1994年春。

    ■最早集中在一个展场布展的糖酒会:成都 ,1998年。

    成交额最高的糖酒会:成都,2008年春。

    ■最早进入糖酒会的外企:瑞士雀巢公司。

    ■举办糖酒会次数最多的城市:成都,20次。

    ■最早实行申办制的糖酒会:  长沙,1995秋。

    ■最早举办糖酒会华诞庆典的城市:济南,  2005年秋。

    迄今为止,全国糖酒会已走过80届,跨度达5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糖酒会走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取得了辉煌成就。

    全国糖酒会得到了广大参展商和承办城市的支持和帮助,与举办城市也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就是在这些举办城市,全国糖酒会不断地发生着变革,这些悄无声息的变化,打造出了全国糖酒会“天下第一会”的美誉,也就是在这些承办城市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不断刷新着糖酒会的历史之最。领略糖酒会风采的同时,不妨让我们在历史之最中感悟一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美好。

   

关闭】 【 】 【打印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相关参展日志
·全球第五大干邑品牌卡慕将在中国 (2016/11/18 7:54:45)
·10.26-28秋季焙烤展(上海)-开拓 (2016/10/12 16:13:43)
·养生之道,药食同源---南京消博会 (2016/8/11 19:42:22)
·魅力九月 全球特色产品汇聚南京消 (2016/8/11 19:40:50)
·南京消博会引领流行服饰新潮流 “ (2016/8/11 19:37:41)
精品展会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本网动态
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