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应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9/9/21 10:35:00


    中国抗生素60年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等领导出席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主旨是:纪念和回顾中国抗生素发展历史成果,研讨抗生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抗生素发展的趋势;为制定《中国抗生素产业发展建议报告》做准备工作,为国家制定“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抗生素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抗生素产业总体规模已达世界第一,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和庆大霉素等原料药生产方面已拥有绝对优势。但桑卫国指出,虽然抗生素在中国取得了发展,但研发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产品同质化严重,70%的产品处于仿制药,提升科研成果已经被提上日程。

    据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透露,截至2009年,国内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达到181家,抗生素企业达到120个,产量达14.7万吨,出口2.47万吨,市场规模约6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24%。

    蔡东晨说,制约中国抗生素产业进一步发展有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产业集中太低,二是自主创新差,三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原料药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污染治理费用高昂,全程清洁生产的理念、工艺、技术、装备缺乏。他呼吁抗生素应该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做抗生素产业强国;政府应该加大引导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呼吁产业界有识之士合作共赢,建立良性竞合关系;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约度,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切实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9月15日举办的“中国抗生素60年高峰论坛”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围绕全球经济增长与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做了深入阐述,本文选取的是其演讲中关于抗生素产业发展的目标及建议等内容。他指出,医药科技强国里面很重要的排头兵就是抗生素产业,抗生素产业发展经营模式目前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

    抗生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三年前科技部建立了一个抗生素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也想让它成为一个产业联盟。当时提出了两个目标,一个是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第二,技术水平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致提出来这么两个目标作为双第一的目标,大家想一下,有一个阶段就是出现转型,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阶段,同时首先是原料药,目标是两个第一,技术主要是向集中的几个方面工作。

    拿出乐7000万元的研发经费,作为一个单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当时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品种的改良,200多种抗生素品种,专家认为已经筛选得差不多了,中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第二个,关于发酵技术,我们发酵技术同国外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发酵技术高一点,但是他们成本高一点,我们成本低一点,我们总体行业有优势。然后是关于耐药性的问题,很多专家写过报告,看了以后确实有一点让大家感到紧张,如果产生耐药性,抗生素不起作用,研发就会越来越困难。还有一个是药品安全的问题。技术方面,主要是投入这么几个方面,下一步要加强研究。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资助内容,我们想通过这些方面,逐步使抗生素价格往下降,能够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简单说一下抗生素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从科技部的角度还是想推进产学研联盟,真正起到技术联盟和行业的作用,希望这个产学研联盟成立一个行业协会,把大的企业能够联合起来,争取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千万不能够像一些工业,比如说纺织。我们想抗生素产业发展经营模式上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国际对手被我们打败了,如果我们相互竞争,我们又自己把自己打败了。产学研是一个技术联盟,同时也是一个产业联盟。第二是加速企业的兼并,因为做研发,规模太小了以后研发经费搞不起来。第三,要打造国际公认的研发平台,下一步在整个抗生素联盟上,要资助几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特别是发酵技术方面,还有清洁生产。怎么样清洁生产的问题,解决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产学研联盟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引导大专家进入大企业,解决大问题。如果你是这个行业的大专家,你必须为这个行业的大企业服务才能拿到国家的大经费,否则你就拿不到大经费,大企业、大专家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因此都应该支持。第四个方面,实行人才战略,要把国内外的人才集中。总的目标,从2000年占世界药物的5.8%,现在我们逐渐发展到08年已经占世界药物的14%。我们整个药物市场在国际上的规模,几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我们的比重明显在大幅度提高。

    建设医药科技强国,很重要的排头兵就是抗生素产业,能够技术第一、规模第一,能够作为排头兵带动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重大的贡献。

   

关闭】 【 】 【打印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相关参展日志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精品展会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本网动态
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