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开启“效率优先”时代——“化危为机,中国乳业二次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11/12 14:27:15
截至10月底,国内几家上市乳品企业陆续公布了第三季的财报,产品召回、品牌公关造成的集体效益亏损,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

  就在各家乳品企业承受巨额危机处理成本的同时,整个中国乳业也为之前非理性发展的10年一次性承受了巨额的发展成本。

  痛定思痛,中国乳业在经历过“速度第一”的时代之后,势必进入“效率优先”的理性时代。

  “可追溯”缺失加剧三鹿事件的恶化

  11月4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石家庄三鹿集团的收购方案已经最终确定,最终以北京三元收购三鹿的7家核心工厂而告终。从9月11日三鹿事发,仅仅经过50多天的时间,就把一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民族奶粉品牌彻底从中国乳业的目录中抹去了。

  痛心与无奈,大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行业内人士在情绪上都处于矛盾之中。

  一位熟悉三鹿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三鹿从6月份就发现了问题,也随之采取了应急措施,然而,无论是奶源环节还是消费环节,过于分散以及缺乏组织化,让整个问题产品的追溯变得异常艰难和缓慢,最终导致了危机事件的爆发。”

  事实也印证了该人士的说法: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爆发后的几天时间里,大批三鹿奶粉的消费者纷纷拥入销售点要求退货,然而,多半的消费者都无法出具相应的购物发票;与此同时,公安部门在介入调查阶段,由于缺乏详细的原奶收购信息,而迟迟无法寻找到污染奶源的制造者。

  两个简单的事实恰恰反映出,产品追溯体系的不完善,已经成为目前存在于整个乳业中的薄弱环节。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杨毅认为,可追溯体系要求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导致整个追溯体系失灵。而我国当前农业生产者经营规模小且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很难实现对供应链内每一个节点的完全监控。如果对众多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产品记录进行逐一审核、备案并建立信息交流渠道,成本会相当可观。

  也正是缘于巨大的成本支出,以及投入后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效益,才导致了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落后成为中国乳业在“速度第一”思维下的必然结果。

  “可追溯”缺失的成本

  亡羊补牢。事件发生后,各大乳品企业纷纷投入巨资采购产品质量检验设备,并开始着手建立完善的合格产品出厂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

  “事件发生后,雀巢双城工厂几乎增加了一倍的先进检验仪器,这几台设备都是不久前刚刚就位的,每台设备都配备外国专家来给我们进行培训。”10月20日,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时,雀巢双城工厂的一位负责人指着最新上岗的检测设备告诉记者。

  10月3日,时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李毅中在走访蒙牛集团时,总裁杨文俊向李部长汇报道:自“问题奶粉”事件发生以来,蒙牛已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购置检测设备与试剂。而伊利集团也在10月6日公布称:目前该集团在购置检测设备和试剂上的投入已经超过3000万元。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得了这样一份资料:在事件发生后,伊利公司已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了收奶环节,斥巨资新采购的专业检测设备已经全部到位;伊利在原有驻奶站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增加500人进行巡察监控,并紧急调配近2000人驻全国各地奶站进行监管,指导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提高奶源可控力;增加24小时客服专线,增加配置120多名客服人员接受消费者的问询、答疑;征调人员到达销售一线,快速办理消费者退货补偿事宜……

  而这仅仅是伊利公司在危机公关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更大的成本则集中在召回问题产品上的支出。此间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仅伊利和蒙牛两家乳品企业所召回的问题产品就价值64亿元。

  让每包牛奶都有身份证

  “完善的食品溯源系统是食品召回真正实施的基础。”相对而言,目前包括乳品在内的国内食品行业在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上,仍存在巨大差距。

  按照产品追溯的思路,销售环节所售出商品的识别号码应包含了该商品从原料到货架中的所有信息,因此可以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追溯。

  利乐公司加工系统部的技术市场经理Mikael Samuelsson认为:“乳品企业建立先进的产品追溯系统将以整体视角检视整个生产链,涵盖从原材料接收到加工、充填、包装直到运输的整个过程,全面保障食品安全。”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包牛奶出现了问题,根据产品所存储的信息,可以将它的生产过程重新检查一遍,包括灌装、冷却、分离、混合,甚至直至提供原奶的奶牛。

  “产品追溯系统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下来,使生产过程可视化。一旦产品出现差错,利用产品追溯系统,生产企业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界定差错产品的责任环节以及产品范围,从而有针对性地召回差错产品,而不是所有产品。”Mikael Samuelsson说。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中国乳业过早地进入到成本竞争时代,而在“剩者为王”的时代,三元和三鹿所演绎出的“蛇吞象”,也再一次让行业人士开始反思:“谁犯的错误越少,纠错速度越快,谁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技术创新以成本为导向

  “提高效率才是降低成本最积极有效的方式。”记者在对一些行业内人士采访过程中获得这样的观点。而提高生产效率意味着一方面要在单位的时间和成本内生产出更多产品,另一方面还要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几率。

  “消费市场的萎缩一方面给乳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是整个中国乳业进行产业调整的一次机会。因为市场萎缩会导致整个中国乳业市场的产能暂时过剩,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改良低效率的产能设备,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陈渝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在刚刚举办的“2008国际饮料和液态食品技术展览会”上,记者也注意到,作为整个液态食品加工行业的风向标,今年国内液态食品包装行业更着力开发各类低成本、多功能、高效率、更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作为该展会举办方的上海励华展览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液态食品行业发展迅速,然而,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和原材料价格加速上涨,已对中国液态食品行业造成巨大影响。相应地,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设备更容易受到食品企业的青睐。”无独有偶,记者从近期媒体对包装行业的报道了解到,以瑞典利乐公司为代表的包装技术创新者正不断将目光放在如何通过创新为其客户提供降低运营成本的省钱之道。

  技术创新也使得“可追溯”不再曲高和寡。“由于投入成本过高,以前产品追溯系统更多地被应用于汽车等高价值的产品上,而目前由于技术的革新,使得成本降低,包括乳品生产等一些注重产品质量的低价值产品也开始采用这一技术。”参加展会的上海伟迪捷公司负责人顾凌针向记者介绍道。

  “这种技术就相当于给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贴上一个身份证,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的流向跟踪系统对产品进行追溯和质量把控,同时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控制以及销售过程中的窜货控制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有着巨大的作用。”顾凌针说。

  随后,记者在利乐公司采访时也获得同样的观点,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严格的现代食品法规要求生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可以被追踪,这就要求原本各自独立的加工计划、原材料处理、库存等系统之间能够彼此沟通,并生成一个宝贵的信息库。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产品追溯的目的,而且还可以用于食品质量管理、生产战略规划,甚至是制定企业的业绩指标。
关闭】 【 】 【打印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相关参展日志
·麦德龙九江商场盛大开幕 (2015/1/9 16:31:51)
·SGS管理学院重拳打造食品行业线上 (2015/1/8 10:57:16)
·山姆首席运营官文安德:好商品让 (2015/1/8 10:54:47)
·与M&Ms的快乐合作 (2013/9/13 14:34:23)
·寻路英国—最安全的美食 (2013/9/13 14:29:12)
精品展会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本网动态
参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