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6日在北京一开幕,就吸引了近万名采购商,数万名市民和游客更是拿着布袋、带着拖车进场选购特色农产品。记者穿梭于各大展台和特色小摊间,发现现代高效农业亮点纷呈。
“绿色”成为参展商入场“门票”
据农交会负责人介绍,农交会对参展产品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条件,参展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标准,曾有900多家国内企业报名,最后审核合格能进场参展的只有600多家。高标准,让不少采购商和消费者放心。
“这蜂蜜闻起来真的有花香!”江苏射阳产的优质蜂蜜让北京市民贾女士爱不释手:“虽说在这里买不比外面便宜多少,但能保证买到的都是安全放心的好东西,值!”不到11点,贾女士已装满了一布袋“战利品”。在盐城绿苑海篷子公司展台,有机海水蔬菜、盐碱地种芽等绿色有机食品让不少参观者放慢脚步。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从德国引进了盐碱蔬菜种植技术,不用化肥和农药,同时能够净化海水、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已经取得了8项专利。
据省农林厅有关人员介绍,我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竞争实力较强。目前,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有3921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62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2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529个,绿色食品2001个,有机食品542个。
生产环境安全可靠成“卖点”
河横大米、泰兴银杏、中洋河豚……江苏展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吸引了大量经销商和参观市民。企业不仅推销名特优新产品,更不失时机地推介产出这些产品的生产环境,一个个生态游园、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园令市民既好奇又惊叹。
在盱眙一家企业的展示材料上,不仅印有龙虾产销一体化的相关资料,还印有漂亮的农业科技园、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图片资料,不少市民驻足咨询,抢购产品。
姜堰市河横村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的“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在河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展台前,社员们忙着向来客介绍村里的原生态立体种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试验基地,推销“河横”生态农业的品牌,采购商络绎不绝。
农民合作组织大步走向前台
江浙展区里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夺人眼球。
今年江苏参加展示交易的31家单位中,有15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把农民组织起来,同时还加大与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扬州现代农业特种作物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大麦茶、苦瓜茶,吸引了不少女性参观者的目光。该社社长介绍,这些系列有机食品是他们和扬州大学共同开发研制的。合作社从种植、培训到技术指导层层把关,不仅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而且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经营,节本增效。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4000农户,形成3万亩特种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今年农交会上的成交额,有望比往年增加一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