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牛肉供应商期待中国市场解禁 短期难实现 |
全球食品展会网 2008/7/7 9:44:00 |
“13”是西方人最为忌讳、极感晦气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在10天前降临加拿大——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6月23日宣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一头病死的牛体内发现了疯牛病病原体。这是自2003年5月以来加拿大发现的第13例疯牛病病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业界人士表示:在此情况下,加拿大牛肉想挺进中国市场,如同牵牛下井,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5年来,加拿大从政府到企业,从协会到农户,都热盼加拿大牛肉有朝一日能重上中国百姓的餐桌。但是,这一天迟迟没有到来。 加拿大牛仔心怀“中国梦” 对于疯牛病,艾伯塔省卡尔加里地区的养牛农户格雷格·阿普尔亚德仍然心有余悸:2003年,艾伯塔省发现了全国首例疯牛病;在目前已经确认的13个疯牛病病例中,竟有10例发生在艾伯塔省。 提起疯牛病,这个驰骋牧场已60多年的北美“牛仔”,不无痛心地向记者表示,他的活牛及牛肉出口受疯牛病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饲养的牛40%以上用于出口,一旦出口这条路被堵死,就意味着“末日”来临。2003年以来,阿普尔亚德在牛肉贸易战中吃过“闭门羹”:由于多国对产自加拿大的进口活牛和牛肉实施“闭关”政策,阿普尔亚德和其他加拿大养牛户一样没能逃脱“牛肉门”。“至少四分之一的利润因此泡了汤。”他说。 相对于最近刚刚发生的疯牛病,阿普尔亚德算是幸运的,他农场里的1.5万头牛也自然是“幸运儿”。疯牛病没有发生在他的农场,让他颇感欣慰。欣慰之余,阿普尔亚德心中保有希望——在目前年出栏5万头牛总量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出栏数量。 如今,在这个叫“Patfisher”的农场里,阿普尔亚德正在进行着“育肥实验”。他把1000头小牛分成50队,每队是一牲栏,每牲栏里有20头牛。这些牛专门吃特殊配制的环保饲料,5个多月光景,就可长成“壮牛”,可以出栏,雄赳赳地走向“刑场”了。 阿普尔亚德有一个“中国梦”:在中国政府“禁加拿大牛”5年后的今天,如果加拿大牛肉重新挺进中国,将为他开拓一条打通亚洲市场的“光明之路”。如果“梦想”成真,他的活牛出栏量恐怕会翻番。像阿普尔亚德这样怀有“中国梦”的养牛户,在加拿大不在少数。他们期待加拿大牛肉重返中国市场,并坚信庞大的中国市场能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 “我爱中国,更爱中国市场” 尽管中国自2003年以来对进口加拿大牛肉没有解禁,但是加拿大养牛户和牛肉产品加工商、供应商始终没有放弃抢摊中国市场。达德·亨利便是其中一个“坚定不移走中国市场道路”的支持者。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更爱中国市场!”在艾伯塔省卡尔加里市的加拿大牧牛者协会所在地,加拿大牛肉出口协会主席达德·亨利以这样的开场白向我们表达了问候。 他说,他对加拿大牛肉进军中国市场一直抱有信心,他期待着中国对加拿大牛肉尽快解禁。他说,也许“很快就能看到解禁的时刻,他在中国的办事处一刻也没有停下加快加中牛肉贸易的步伐”。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信:中国人会像他们热爱中国和中国市场一样,热爱加拿大牛肉。 加拿大牛肉出口协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1992年,亨利开始管理这个由加拿大牛只及牛肉企业发起组建的协会。目前,该协会在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墨西哥设有6个办事处。该协会的目标是:到2015年,加拿大牛肉产品出口到亚洲及墨西哥的产量将达到49.5万吨,约合13.8亿加元。其中,出口到墨西哥6.7万吨,出口到日本3万吨,出口到韩国2.7万吨,出口到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3.7万吨。这些目标的总和已经占到加拿大牛肉全球销量总目标80万吨的一半以上。 “我不认为在中国会掀起牛肉产品价格战。我不会将价格列为是否出口到中国的考虑因素,因为我从不担心我们的牛肉产品会因价格原因而在中国‘碰壁’。”亨利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能分辨出什么是安全性高、质量上乘的牛肉。因此,我们的牛肉销往中国,价格不是问题。我对我们的牛肉在中国销售充满了信心。” 虽然未来加拿大出口到中国的牛肉将只占加拿大牛肉全部出口量的5%,但是,亨利相信,中国一旦打开“关口”,加拿大牛肉将在中国“无往而不胜”。 牛带“耳环”=牛肉安全 由于中国对疯牛病的担心,加拿大牛肉仍难以远涉重洋到中国来。但是,在加拿大,牛肉是否安全要看牛从出生时是否带有“耳环”——一种被加拿大官方强制设立的身份识别标志,有如人类使用的身份证。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官员卢特巴赫日前表示,加拿大的兽医专家目前正在调查6月23日患疯牛病死去的5岁牛的出生地,以查找与其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生并食用过相同饲料的牛。卢特巴赫还称,这头5岁病牛有可能与5年前的首例疯牛病案例有关。 在加拿大,快速查找到牛的生产地、饲养地、屠宰地和包装地,不是一件难事。这得益于1998年开始实施的牛标识认证系统和牛标识追查机制。 加拿大的耳签标识系统,是通过打在牛耳上的耳签,利用无线射频标识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牛只身份识别,从而能够追踪牛从出生到被屠宰时是否染有疾病。这种耳签,由加拿大牧牛标识署(CCIA)负责出售和颁发。每个耳签出售的价格仅为两角加元,出售标识得到的钱用于维持牧牛标识署的日常开支。 所有耳签,都根据ISO的一种编码结构进行21位数编号,通过这些编号,可从加拿大牧牛标识数据库中获取牛只的相关资料信息。通过这种追源查证的方式,可对牛的疾病进行控制和根除。 此外,加拿大还拥有先进的全国性电子化年龄查证数据库,使得牛肉生产者可以利用网上的安全数据库,注册牧牛的出生日期。加拿大肉类产品加工商利用这一数据库,可以辨别牛只是否符合出口市场对牛的年龄要求。 “加拿大牧牛标识署的所有董事都是牛只饲养场、育肥饲养场、竞买场、生产处理厂及兽医业的代表。”加拿大牧牛标识署执行经理凯瑞说,“我们严格按照程序颁发耳签。我们的牛从农场到餐桌,都得到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有效监管。”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驻艾伯塔省南部分支机构主任斯科特·阿克尔说,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在全加设有18个地区办事处、160个地方办事处,约有6500名高度敬业的专业人士在这些地区工作。“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监管动物和植物的供应源,负责保障加拿大的食品供应安全,进而增进加拿大人民、环境和经济的健康与和谐。我们愿与中国人民一起分享受我们管控的安全的牛肉。” 照片:阿普尔亚德手下方是一个供牛吃食的铁槽,这种铁槽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槽底部安装了与计算机联网的精密仪器,牛在吃食时,可对牛的食量、口味和吃食频率进行监控,以此鉴别牛是否对食物满意、“牛体”是否健康。本报记者戴长澜摄 |
【关闭】 【大 中 小】 【打印】 |
免责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71-88915870 |
![]() |
相关参展日志 |
·进口激增玉米不会沦为“大豆第二 (2012/4/26 11:28:00) ·美国证实销售48万吨玉米,可能销 (2012/4/25 10:56:00) ·美湾玉米出口升水上扬,因供应紧 (2012/4/25 10:45:00) ·2012年巴西猪肉产量将增加 (2012/4/25 10:17:00) ·南海调味品首次出口欧盟 (2012/4/20 10:08:00) |
![]() |
2019土耳其国际食品配 |
由欧洲博闻公司主办的“Fi”食品... |
![]() |
2017年欧洲食品配料、 |
【展会简介】 欧洲食品配料展(... |
![]() |
2017年美国食品科技展 |
展会简介:美国食品科技展览会IF... |
![]() |
2017年印度食品配料展 |
【展会简介】印度食品配料展(Fi... |
![]() |
2017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 |
展会简介: 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畜... |